【资料图】
近年来,禄劝马鹿塘乡充分发挥党建领航功能,全面挖掘资源禀赋,积极探索内生动力不足下的发展动能和驱动方式,通过盘活土地资源,培育特色产业、发展乡村旅游,探索跨村联建,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前行。
党建领航“开土方”,土地资源“巧生金”。一是为把传统的马铃薯产业做成支柱产业,马鹿塘乡探索出一条“党总支+协会+农科院+合作社+农户”的党建服务模式。由通龙村党总支牵头,流转土地200余亩,将国荣种植合作社、国青种养殖合作社联合起来,成立产业协会,指导技术、农资、销售、培育种薯等,现已培育出“云薯108”“云薯109”“云薯902”等多个品种,2023年2个合作社共销售马铃薯籽种1500余吨,每吨销售价2000-2600元,实现农户种植积极性和收益“双赢”。二是乡党委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,将零散的资源适度利用,建设装机容量500KW光伏村级扶贫电站7座,7个村集体实现收益5万元以上。2023年,禄劝穗发马鹿塘乡120MW农光互补复合型光伏电站项目落地马鹿塘乡,将为项目区内的5个村委会10余个村小组创造1600余万元的直接收益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赋能乡村振兴。
党建领航“育新品”,特色产业“创丰果”。一是采取‘党组织+合作社(公司)+农户’模式发展当归种植。由乡党委、政府引导,村党总支牵头,流转通龙村509亩土地作为连片种植基地,流转新槽村200余亩土地作为连片育苗基地,农户通过流转出土地获得480元/亩收益,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增加收入120元,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3万元以上。2023年带动全乡种植当归3000多亩,预计每亩收益8000元以上,极大促进农户增收。二是为推广花椒种植,赊角村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,组织党员干部先行出资、自家土地先行试种,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,赊角村种植花椒300余亩。村干部带头成立了禄劝青红椒种植合作社,专门购置一套先进的设备在村中收购鲜花椒,进行花椒烘干、筛籽等加工。今年鲜花椒、干花椒销售价格较好,赊角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“摇钱树”。
党建领航“绘丰景”,乡村旅游“劲头足”。一是探索“党建+乡村旅游”模式,利用生态资源优势,由赊角村党总支牵头组织,统筹整合政策资源打造干塘子生态旅游示范村。党员发挥模范作用,带头投工投劳制作篱笆围墙,文化墙照片相框,栽种了上万株樱花,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美化行动,整洁有序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已然形成,引进禄劝怡然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,带动农户发展旅游民宿和农家乐,近年吸引的游客逐渐增多,影响力逐步扩大。二是马鹿塘乡持续打造杜鹃花海旅游景区,直接带动景区周边3个村委会17个村小组1130户3988人增收,间接带动全乡及周边乡镇的农特产品、食宿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促进周边马鹿塘、通龙、麻科作3个村委会每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共40万元以上,近年来,全乡共新建了乡村旅游接待宾馆8家,旅游餐馆15家,农家民宿17家。举办两届杜鹃花海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,以花为媒,延伸产业链,不断促进农文林旅融合蓬勃发展。
党建领航“聚合力”,跨村联建“谋发展”。一是探索通过党建联建统筹发展,为解决赊角、石门坎、普德、麻科作四个相连村党建工作参差不齐、发展不平衡问题。 马鹿塘乡建立“四村”党建联建机制,突出党建引领、区域联动、互学共促、抱团合作,凝聚合力。党建联建机制建立后,每月轮流召开联席会议,村书记坐到一块儿,商讨村事、共议发展。二是依托联建统筹资源、整合力量。4个村联合规划了领办合作社养殖项目,拟计划由赊角村、石门坎村、麻科作村3个村以扶持资金210万元入股合作社用于建设养殖基地,普德村以50亩集体建设用地作价100万元入股合作社,同时吸收当地养殖大户、普通农户入股,采取“村党总支+合作社+养殖大户(农户)的模式”,推动组织力与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“双提升”,壮大村集体经济收,推动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发展”的转变。
下一步,马鹿塘乡将持续探索党建领航模式,引导各村持续推进产业项目、联合培育特色品牌,推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,让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。
云南网通讯员 蔡超
关键词:





